指尖上的非遗!司法护航“绣”出彝家新名片_全球滚动

2023-06-28 18:02:32 来源:互联网

喂着鸡、带着娃、绣着花、养着家……在楚雄,彝家女子用世代传承指尖上的艺术——彝绣,把马缨花、山茶花、羊角纹等元素绣在服饰上,让美丽在生活中绽放。

近年来,楚雄州各级政法单位认真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做足“指尖文章”,多措并举助力彝绣产业实现“绣品变产品、秀场变市场、绣片变名片”,5.7万绣娘、530多户彝绣经营户渐渐发展出2亿元产值的产业,彝绣成为群众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


(相关资料图)

闻令而动

2023年,楚雄州中级人民法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成立司法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部门主体抓、全院协同推进的保护格局。责任部门牵头组成“非遗”司法保护工作专班,进一步压实各环节、全链条的保护责任。

南华县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责,制定《南华县人民法院服务全县“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十二条司法措施》。与县检察院联合制定彝绣产业司法保护工作方案和20条具体措施。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认真落实联动机制、强化信息通报等方式形成工作合力,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法律服务,畅通彝绣产业诉求反映渠道。

走心宣讲

推进“非遗”法律课堂走进传承人、未成年人、基层群众和网络媒体,凝聚起“非遗”保护的强大共识。聚焦绣娘、彝族服饰传承人等“非遗”“保护者”群体,联合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牟定县彝族刺绣协会等单位,组织多样化、特色化的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法律课堂、法治宣讲,提升保护意识。

牟定县检察干警与结对彝绣企业代表们围绕《护航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征求彝绣企业代表及县级行业部门的意见建议,倾听难题困惑,共商解决对策。同时,解读《牟定县人民检察院“护航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围绕护航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服饰保护、妇女权益保护公益诉讼作专题宣讲。

南华县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部分彝绣企业,围绕彝绣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法律风险、知识产权保护等进行调研,为彝绣企业排忧解困,增强彝绣产业经营者依法防范和应对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永仁县检察院立足职责岗位,了解中和镇彝绣产业发展和保护情况,向镇村干部和绣娘们介绍检察机关职能,开展传承保护彝绣文化和产业发展的普法宣传。

贴心服务

注重联合多方力量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与州文化和旅游局、彝绣协会等“非遗”保护相关单位协调联动,加强全州同频共振,形成州法院牵头,州县级保护单位、县(市)法院联动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各乡镇法官工作室、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等地处“非遗”一线的功能作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劳动者、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建设以及乡村振兴等方面提供精准化、精细化司法服务,建好“非遗”司法保护“第一站”。充分发挥专业化审判作用,组建非物质文化司法保护审判团队,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工作站、特色调解室、巡回审判点,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绿色通道”,快立、快调、快审、快结涉“非遗”纠纷案件。

楚雄州中级人民法院《彝族服饰、彝族刺绣司法保护及相关企业经营法律问题》法治课堂走进州文化和旅游局,并定期举办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

在牟定县文化馆挂牌成立“牟定县人民法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工作联络点”。在县彝绣协会成立“牟定县人民检察院服务彝绣产业工作联络站”,将16名检察官与彝绣企业、经营主体挂联起来,一对一提供精准服务。两处工作联络站通过挂点服务辐射更多彝绣企业和经营主体,在宣传展示彝绣文化产品的同时共同研究优化履职服务保障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

标签:

MORE >最新资讯

15037178970

MORE >婚姻法

Copyright 2004-2022 fawu.com.cn 版权所有   邮箱:434 922 62@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3000331号-25 有害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