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会出现“离婚潮”?律师的回答是....

2023-05-28 15:46:54 来源:法问网

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为了阻止疫情传播,专家们呼吁大家少出门、不串门、不扎堆、不聚会,居家隔离成了抗击疫情的重要措施。

天天宅在家中,从刚开始的紧张担忧,到后来的无聊发疯,曾经梦寐以求的假期成了一种煎熬。而对于某些家庭来说,这种居家隔离状态还引发了婚姻家庭矛盾,很多社交媒体、网络平台上都出现了“疫情过后,想要离婚”的声音,甚至有专家警告:疫情过后,可能出现一波离婚潮。


(相关资料图)

为何在家休息也会引发家庭矛盾?引发的家庭矛盾如何处理?今天小编和网友一起看看律霸法律平台的离婚律师是这样解说的....

有当事人咨询时说,被困在家里的这些天,竟然无意间发现了老公出轨和小三的暧昧的聊天记录?疫情当前我忍了,等到疫情解除的那天,这婚是必须得离的!

还有当事人表示,原以为受疫情影响,难得放下工作,可以好好休息、享受两个人的时光,可当两个人真的24小时都在一起的时候,才发现这样“窝里斗”的日子真让人绝望!每天一早睁开眼睛,便要屋里屋外地忙着收拾屋子和照顾孩子,回头看老公像个大爷一样瘫在沙发上,一打游戏打一天,瞅都不瞅自己一眼。明明闲得心发慌,也不愿动动手指帮自己洗菜做饭,矛盾一点点积累直至彻底爆发。

如此,一些原本就心存嫌隙的家庭,在这样的状态下,便更加容易产生裂痕,比如,没本事弄到口罩、没本事照顾家庭、没本事安顿孩子,甚至连家庭经济都出现危机,从而使得矛盾激化,加速婚姻的死亡。这场看似与大家无关的疫情,不经意间,变成了压垮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也很想劝说那些想要离婚的人“忍忍吧,别离了”。但根据办案经验来看,该离的婚,迟早都是会离的!因为春节前后,原本就是离婚的爆发期,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夫妻长时间不出门的亲密接触,则更加容易导致矛盾爆发。

当下,建议有离婚念头的夫妻可以把居家隔离期当成一个冷静期,认真地去思考思考自己是否真的要结束这段关系。如果两个人的感情并没有完全破灭,只是因为一些琐事而提出的离婚,那就还有挽救的余地;如果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理性选择,那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做出决定的那一刻,已经无怨无悔。

疫情还在持续,保持心理健康其实和勤洗手同样重要!下面的这几个心理调适小贴士,帮助大家有效地避免家庭矛盾,共度疫情难关。

在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九成以上民众或多或少存在着焦虑、担心、恐惧的情绪。从人类的生物学本能上来看,当人类遇到突如其来、危及生命,并带来很大不确定感的情况时,自然而然就会有这样的心理反应,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因此,不要给自己贴上负面标签,也不要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而是要接纳它。

学会一些安抚情绪的小技巧,比如腹式呼吸放松法:先用鼻子缓慢深吸气,同时腹部最大限度凸起,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皮球,越来越鼓;然后用嘴缓慢吐气,同时腹部最大限度凹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泄气的皮球,越来越瘪,如此反复多次。呼吸是我们生命的根本,坚持做腹式呼吸,可以有效降低压力,改善情绪,提高注意力。

利用宅家的时间,跟家人一起来钻研一件事情,比如厨艺。最近朋友圈上的微友们都已经开发出各类美食,包子饺子面包蛋糕葱油饼,应有尽有,各行各业的人都被生生逼成了厨师。其实这样也蛮好的,把所有想吃现在却买不到的东西都做出来,既满足了味蕾,又融洽了感情。

家人之间由于亲近,反而会不注意沟通方式。我们看到很多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双方,言语之间都是情绪,根本不说事情本身,这样怎么会不闹矛盾呢?美国首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曾提出一个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一致性沟通,就是在沟通的过程中不仅要真实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也要关注到对方的感受,同时还要兼顾当下的情境,做到你、我、他三者一致。举个小例子:对方洗手马虎,如果你说:“你怎么不好好洗手,总是这么不讲卫生!”可能会引起对方的情绪反弹而发生口角。但如果用一致性沟通方式,你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一直洗手很麻烦,冬天水也比较冷(对方的感受),但防控疫情必须勤洗手,以保证我们健康(我的观点),如果给你开热水洗手会不会好一点?(当下的情境) 可见,好好说话,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方式。

最后小编想跟各位网友说:疫无情,人有情。在居家隔离期间除了认真做好自己和家人的防护措施外,还需要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健康,做好夫妻情感的维护和疏导。这样居家防疫的这段日子会变成增进夫妻感情、促进婚姻和谐的黄金时间。衷心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团结一心,共渡难关。

相关阅读:

起诉离婚流程怎么走

起诉离婚需要什么材料?

离婚怎么分财产和小孩

起诉离婚请律师要花多少钱?

标签:

MORE >最新资讯

15037178970

MORE >婚姻法

Copyright 2004-2022 fawu.com.cn 版权所有   邮箱:434 922 62@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3000331号-25 有害信息举报